国家一流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广东工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历史沿革
广东工业大学于1993年创办“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国内较早创办给排水专业的院校之一。经过30多年的建设,本专业于2005年已有市政工程硕士点,2012年获得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本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承担着为广东省培养水务领域高素质人才的重任。2020年底,本专业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认证)(广东省仅两家),标志着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2021年,本专业获批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本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3年,本专业以卓越表现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认证)复评。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位列A层次。本专业在生源质量、师资结构、学科建设、培养体系、立德树人、教研成果和行业贡献等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在国内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目前在校生300余人,90%的学生来自广东省。
专业特色
以缓解水危机和建设生态文明为历史责任,紧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期战略,服务广东经济发展。坚持“重基础、强实践、宽适应、严质量”的治教方略,以国际教育认证为抓手,聚焦华南地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饮用水供应安全保障,培养专业素养高、创新精神强、国际化视野宽且具有良好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服务意识的高水平人才。专业特色优势:①融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及产业优势,紧密接轨行业需求,凝练办学思路,持续完善培养模式,构建华南地区特色专业品牌;②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平台,打造“1+2+N”多层级育人体系,校地企多维融合驱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及协作能力;③教研相长,双向促进。充分利用各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载体,科教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全方位协同育人。
专业前景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紧密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求,一方面积极响应“水十条”等法规政策,关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致力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另一方面,服务于“十四五”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特别是在城市更新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水环境治理等方面。近年来,本专业在传统的水质净化与输配方向上衍生出一些新技术领域:
智慧水务管理与决策
海绵城市建设与黑臭水体治理
城市水系统智能化
此外,本专业与环境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等其他学科密切关联,不断跨界融合拓宽专业的应用领域,发展机遇和创新空间大。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善于沟通与合作,具有解决给排水工程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主动服务广东经济发展,适应给排水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初步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在给排水工程设计领域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4项:
目标1:具有健全人格、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良好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人文艺术素养和心理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
目标2:具有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与开发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目标3:具有组织与实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工程项目的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管理能力;
目标4: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追求与创新意识,能够适应技术、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能在以下12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专业毕业要求 |
描述 |
1. 工程知识 |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应用于解释和解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
2. 问题分析 |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公式、图纸、图表和文字等形式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解析;能够综合运用文献、规范、标准等进行技术分析并获得有效的结论。 |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能够设计(开发)满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特殊需求的体系、单元(部件)、工艺流程或者施工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 |
4. 研究 |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设计有效、可行的实验方案,正确进行实验操作,正确收集、处理、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
5. 使用现代工具 |
能够合理选择、使用和开发工程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能够预测和模拟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6. 工程与社会 |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并正确评价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 |
8. 职业规范 |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9. 个人和团队 |
在解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10. 沟通 |
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通过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撰写设计文稿、答辩等方式准确表达专业见解,能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11. 项目管理 |
能够基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理解、掌握、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
12. 终身学习 |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提高自主学习和适应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新发展的能力。 |
专业核心课程
对缓解水危机和建设生态文明负有历史责任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已开始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从水的社会循环角度观察和研究问题。除了基本的通识类课程(如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工程制图、力学、计算机、电工电子技术与素质教育)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水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微生物学,泵与泵站,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及仪表与自控等)、专业知识(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排水和给排水管网等)、实验技能培训(测量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及实训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集中在三个大方向:一是水质净化与输送方向,包括城市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市政给排水的水质净化工艺设计,工业给排水的水质净化工艺设计,及市政给排水管网规划与设计;二是建筑给排水方向,包括建筑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热水系统及其雨水系统等的设计,建筑水工程的施工与经济概预算;三是基于水的净化和输送技术衍生出来的方向,如:智慧水务管理与决策,海绵城市建设与黑臭水体治理的设计与管理,城市水系统智能化等。
教学科研平台
广东工业大学坚持把教学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致力培养有国际视野、有坚实基础、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学校探索性实施了“重基础、强能力、多样性、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改革,着力探索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基于产学研全程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新思路,同时将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生培养)纳入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划之中。广东工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有致力于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协助精神的培养,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强化大学生对给排水专业知识的理解。为了完成高质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根据学校的思路与理念,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构建了“1+2+N”的开放式建设为理念的两个实践教学平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同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具有1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这一列实验室是广东工业大学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践教学平台
本专业依托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高等高校“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核心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本专业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等教学平台,与30余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践实习基地的协议,如“中山环宇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深圳环境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为学生得到全方位工程实践训练提供了丰富资源。
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核心教师共计2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展现出较好的潜力和活力。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9名,广东工业大学“十佳授课教师”5人。教师队伍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和高度的国际化视野,专业教师团队博士比例高达80%,硕士生导师占比近70%,全球前2%高被引科学家3位,同时40%的教师拥有1年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近年来,本专业积极引进优秀青年教师10余名,均毕业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和重庆大学等老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校。此外,还聘请了一批来自业内著名企业的校外指导教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路径。
学生创新活动
基于OBE人才培养理念,设置了与专业知识相关、与社会联系紧密的项目。鼓励学生参与老师课题、各级“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与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力学架构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收效明显。同时,基于专业特色,本专业有“全国泵与泵站知识竞赛”,“水处理系统与设备设计创新创意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深水杯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等特色竞赛。同时,基于现有实践基础,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提早进入校、企业实验室与设计室,提早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有利于毕业设计水平和质量提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深入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三大基本原则,并在人才培养理念方面有着鲜明的广工特色。
就业去向
广东省的水务行业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本专业的就业率连续3年达到100%,毕业生去向多元化,就业渠道和质量持续向好。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遍布政府部门、大型央企、国企、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影响力巨大的优质校友资源。毕业生可就业于城市规划、建筑、市政及其它专业设计研究院,或在建设、水务、环保、城管、消防等行政管理部门,或在水务集团等公用事业单位等,还可就业于建筑工程公司、机电设备安装公司、节能环保公司、医院、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
注:数据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招生办。
近年来,部分优质生源通过推免或考研进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南大学、暨南大学、河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深造。此外,每年都有学生选择出国(或出境)深造,在欧洲、美国等地攻读环境工程或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联系人:杜老师 联系电话:(020)39322515
邮箱:hitduxing@163.com/hitduxing@gdut.edu.cn